鋅怎麼補?
鋅不只是感冒才需要,它是每日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
你是不是也以為「鋅=感冒才需要」?
事實上,鋅不只關係保護力,它每天默默參與著數百種身體功能: 皮膚代謝、味覺維持、傷口修復、甚至是荷爾蒙生成,全都少不了它。
那麼,鋅到底要怎麼補?誰應該補?要吃到多少?吃錯會怎樣?
讓我們一篇搞懂。
一、鋅的重要性與生理需求
鋅參與超過300種人體酵素的催化與調節,涵蓋細胞增生、免疫調控、抗氧化、防禦感染與賀爾蒙合成等多項生命關鍵過程。
🛡️ 免疫功能
幫助T細胞成熟、巨噬細胞活性與自然殺手細胞,缺鋅會導致Th1/Th2失衡,降低抵抗力。
🔧 細胞修復
參與膠原蛋白生成與上皮組織修復,對皮膚、指甲與毛髮健康不可或缺。
👃 感覺維持
味覺與嗅覺相關酵素依賴鋅為輔因子,缺乏時易有味覺異常。
🧬 生殖與發育
青春期、懷孕與哺乳期對鋅需求量上升,影響DNA合成與賀爾蒙分泌。
國際建議攝取量
國家/地區 | 成年男性 RDA
(mg/day) |
成年女性 RDA
(mg/day) |
上限 UL
(mg/day) |
適用年齡 | 制定機構 | 特色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美國 (USA) | 11 | 8 | 40 | 19+ 歲 | IOM | 固定數值,全球參考標準 |
歐盟 (EU) | 9.4–16.3¹ | 7.5–12.7¹ | 25 | 18+ 歲 | EFSA | 依體重與植酸攝取量調整 |
日本 (Japan) | 11 | 8 | 40 (男), 35 (女) | 18+ 歲 | MHLW | 與美國相近,孕哺乳另增 |
台灣 (Taiwan) | 15 | 12 | 35 | 13+ 歲 | 衛福部 | 較其他國家標準高 |
• 美國國家科學院 IOM:RDA 為男性11 mg/day,女性8 mg/day。
• EFSA:建議依體重與飲食攝入量調整,男性約7.5–12.7 mg/day,女性約6.2–10.2 mg/day。
• UL 上限:美國訂為40 mg/day,歐盟25 mg/day,長期過量恐抑制銅鐵吸收與免疫功能。
二、可能缺鋅者:高風險族群
三、缺鋅警訊:身體發出的「微量礦物質赤字」
口腔黏膜修復需求高。
膠原蛋白與組織重塑受阻。
碳酸酐酵素活性不足。
上皮細胞增生受限。
T細胞與巨噬細胞功能受影響。
DNA合成與賀爾蒙平衡失調。
四、天然食物攝取:高生物利用率首選
食物類別 | 代表食材與鋅含量
(per 100 g) |
吸收特色 |
---|---|---|
貝類海鮮 | 牡蠣 15 mg;螃蟹 3.1 mg | 最佳來源,吸收率高(30–40%);日常補足最推薦 |
紅肉內臟 | 牛肉約 4.8 mg;豬肝 6.0 mg | 高生物利用率(20–25%);搭配蔬菜可提高利用 |
堅果種子 | 南瓜子 7.8 mg;腰果 5.6 mg | 含植酸,可先浸泡或發芽減少抑制物 |
全穀豆類 | 燕麥 3.6 mg;扁豆 3.3 mg | 含植酸,建議與動物蛋白同食或發酵、烘焙緩解抑制效應 |
乳蛋豆製品 | 切達起司 3.1 mg;雞蛋 1.3 mg | 吸收穩定,中度來源;適合早餐搭配 |
可透過發酵、浸泡、與維生素C、動物蛋白同食等方法提升生物利用率。
五、保健食品與補充劑選擇原則
當飲食無法達標,或屬高風險族群,建議考慮鋅補充劑:
- 螯合鋅(如 Zinc Bisglycinate): 吸收率可達 90 %,胃腸刺激低。
- 硫酸鋅/氧化鋅: 傳統劑型,可搭配食物減少不適。
- 成人: 每日建議補充 8–15 mg,不超過 35 mg/day,避免干擾銅、鐵吸收與免疫功能。
- 兒童/孕哺乳期婦女: 依 IOM/EFSA 建議依年齡與需求分齡調整。
鋅,是每天都該記得的小事
✔ 鋅雖為微量營養素,卻影響著身體的每一個環節。從免疫穩定、肌膚修復,到味覺、成長與生殖健康,它不只是「感冒時才想到」的選項,而是每個人日常營養管理中,值得關注的一環。
✔ 飲食是基礎,補充則是支持。若你屬於高需求族群,或擔心飲食攝取不足,選擇吸收率高、腸胃友善、專業配方的鋅補充劑,是更安心、有效的日常照護。
✔ 讓鋅的補充,成為你身體穩定運作的低調助攻手,默默守護你的每一天。
參考文獻
- EFSA NDA Panel. Scientific Opinion on Dietary Reference Values for zinc. EFSA Journal 2014;12(10):3844.
- EFSA NDA Panel. Zinc and normal func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. EFSA Journal 2014;12(5):3653.
- NI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. Zinc Fact Shee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. 2025.
- Harvard T.H.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. Zinc and Your Health. 2025.
- Institute of Medicine.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Vitamin A, Vitamin K, ..., and Zinc.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, 2001.
- WHO/UNICEF. Zinc supplementation to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s among children with pneumonia. 2015.
- Darnton-Hill I, et al. Zinc supplementation and growth in children. WHO Bulletin 2013;91(4):297–304.
本網站內容僅提供營養保健相關知識與資訊。文中所提及之營養素、食品或成分,並非藥品,無法取代醫療診斷或治療用途。若您有疾病或身體不適,請洽詢醫師或營養師專業建議後再行補充。
所有資訊來源皆參考公開文獻、研究資料或國際建議值,但實際效果因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而異,請依個人情況斟酌使用。